從電商起家的晨希時尚,成功打造「D+AF」女鞋品牌,20年來見證電商與實體零售的快速變遷,疫情期間逆勢切入實體門市,在全台有15間實體店面,透過建構智慧門市系統與完善線上線下(OMO)零斷點導購,將消費者試穿與購物心得即時上傳雲端資料庫,整合分享給設計師與製鞋業者,縮短爆款開發週期,洞悉流行趨勢並精準預測消費者喜好,吸引廣大消費者加入會員,進而增加線上消費轉換率並創造亮眼營收,充分展現數位轉型的無限潛力。
「鞋業的製造鏈很長、環節很多,從流行趨勢與產品定位的市場調研,到設計師繪製草圖、選定材料,再到生產端採購皮革、布料、五金配件,任何一個環節不夠集中火力或精準,都無法成就一雙熱銷好鞋。」電商女鞋品牌D+AF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士祺表示,透過數位轉型的最大優勢就是善用數據,幫助產業鏈的各端在溝通時,可以找到聚焦的共同點。
◎善用雲端整合數據 策動三方共好
成軍20年的晨希時尚,成功打造「D+AF」女鞋品牌,見證電商與實體零售的此消彼漲,以人為本,打造全通路零斷點商機。
張士祺進一步說明,像是設計師在設計鞋款時,過去多半依靠資料蒐集掌握流行趨勢,但是否真如預期滿足消費者喜好,往往必須等到商品上架販售後,才能從銷售數據反饋,確認消費者是否買單,「等到銷售數據反饋到設計師端,甚至可能錯失即時備料、增加生產的機會點。」同理,在製造端過去更是只能被動等待下單,讓三者成為互相牽制的命運共同體。
然而透過此次數位轉型計畫,品牌端D+AF肩負起有效串聯鐵三角使命,「我們透過雲端資料庫蒐集並整合重要資訊,分享給設計師與製造工廠。」張士祺以今年最流行的芭蕾運動風為例,結合兩種截然不同的反差元素,「剛開始我們嗅到這樣的流行趨勢時也會懷疑,台灣的消費者能接受這麼前衛的創意嗎?但從實際銷售反饋來看,尤其是結合銀色與蝴蝶結元素的商品更是款款熱賣,讓設計師與工廠端更大膽融入與提早備料,加速品牌端趁勝追擊。」
鞋業製造供應鏈長,晨希時尚善用數據抓住流行趨勢與商機,帶動設計師與製造端超過200家供應商邁向共好。
獨好不如共好,D+AF的數位轉型帶動合作成員包括鞋款設計、製造與流行配件等超過200家上下游產業供應鏈業者,都能利用消費者需求與偏好數據資訊,甚至增加替小眾族群設計生產專屬鞋款,開拓藍海市場。張士祺坦言,過程中,供應鏈廠商也會因不習慣看數據而抗拒,除了轉化為較一目了然的簡單圖表,更重要的是讓生產端能明顯感受業績上升3~5成,自然提高使用意願與動力。
◎打造智慧門市系統 串OMO業績
晨希時尚在實體門市打造OMO導購系統,並將業績分享給銷售人員,消費者不論是在店內或線上完成皆計入業績獎金計算。
從成果來看,D+AF所推動的第一波數位轉型計畫已取得顯著的成效,但張士祺認為,所有的轉型都不脫離「以人為本」的基礎架構,「我們發現消費者在線上的購物行為與線下差異很大,前者越來越趨向碎片化,而後者則是連續性的感受,從進店的裝潢、音樂、服務人員的互動與試穿感受等,透過訊息堆疊可以得到完整的消費者輪廓。」
為此,在門市端打造OMO導購系統,串聯線下消費者回到線上消費,「線下的門市與庫存空間有限,熱銷品很容易缺貨,顧客在線下的時間有限,店員會引導顧客完成線上訂單,避免客人離開後忘記或沒時間完成線上下訂,把可能造成斷鏈的所有風險降至最低。」品牌端也將業績分享給銷售人員,不論是在店內或線上完成皆計入業績獎金計算,讓制度設計更貼近人性。
晨希時尚的第一波數位轉型,即吸引廣大消費者加入會員,進而增加線上消費轉換率並創造亮眼營收。
晨希時尚透過數位轉型,成功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,運用數據串聯設計、製造與零售,實現全通路無縫銜接的購物體驗,不僅帶動營收穩健成長,也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的共好發展,展現台灣品牌的創新韌性與國際競爭力。在快速變遷的零售環境中,品牌以人為本,持續深化智慧化經營模式,為鞋業產業開創更多可能性。
◎數位轉型的Next Step:善用AI精準預測消費者輪廓
以前我們只能從消費者曾經買過的東西,或曾點擊的品項來推敲,但未來有了AI的加入與建模後,可以增加更多維度的資訊分析,也許是線性或非線性,甚至激盪更多創意文本,可以幫助我們更精準描繪或分群消費者輪廓,同時,生成式AI的快速產製文本、照片與影片,也可能顛覆快時尚產業,讓人充滿期待。